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提问

问律师

找律师

法律常识

电话咨询

一对一

案件委托

解决方案

律师访谈

在线律师

爱心律师

罪名库

律所

专题

知识产权

案例

合同范本

条例

文书

论文

律师随笔

自媒体

法律聚焦

热门咨询

华律> 法律专题> 专题详情> 正文

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来源:华律网 浏览 8883

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实简称法律事实,是符合民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对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而一项法律规范在逻辑上是由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结合构成的。其中主项表述了某种法律上必须具备的事实,即法律要件,而谓项则表述了法律上将要产生的后果,即法律效果。因此,法律事实是构成法律要件的内容,一旦某项法律要件要求的法律事实具备,相应变动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效果便发生。例如,一项关于通过买卖取得房屋所有权的法律规范,该规范的法律要件包含以下若干法律事实:须有房屋存在;缔结房屋买卖合同;办理登记手续。以上法律要件中的法律事实若被当事人充分运用,那么房屋所有权移转的法律效果便发生。

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

法律事实的种类繁多,民法上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事件。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事件本是自然现象,只是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才被列为法律事实,如人的死亡、地震等。前者可能导致继承关系的发生;而后者若将房屋震塌导致所有权的消灭,事前若投保时,又使保险赔偿关系发生。

2.行为。行为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行为是法律要件中最常使用的法律事实。行为虽与人的意志有关,但根据意志是否需明确对外作意思表示,行为又被划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

(1)表意行为。表意行为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旨在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的表意行为,因行为人有预期的效果意思,所以,该行为能产生当事人意欲达到的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效果。

(2)非表意行为。非表意行为是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产生民事法律关系效果的意思表示,客观上引起法律效果发生的行为。如侵权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并没有效果意思,但客观上却导致赔偿的发生。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投诉通道】

加载全部

分享

9

点赞

反馈

分享

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
特别推荐

王晓营律师

金融证券、股权纠纷、股权激励

帮助人数:1269 好评率:100%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看不懂?不如直接问律师

在线问律师

今日咨询:2475条,律师解答:822

相关专题推荐

民事法律关系特征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按照民法规范确立的社会关系,因而是一种法律关系。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由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

查看更多专题

相关咨询推荐

  • 2民法上的行为的分类 以及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 事实
  • 2民事类律师费律
  • 4民事类法律咨询
  • 2民事类法律事务
  • 4法律之类的问题。。。相当是民事纠纷之类的更多咨询
  • 大家还看过

  • 事业分类改革时间表
  • 合同中工种类别怎么分类
  • 专利实施许可种类
  • 贵阳民事辩护律师
  • 事实收养条件更多内容
  • 搜知识
    登录 注册 打开APP

    ©2014-2021 HUALV.COM 蜀ICP备11014096号
    在线客服 隐私协议 重新定位 有害信息举报

    APP
    打开

    当前8129位律师在线

    平均3分钟响应

    立即问律师

  •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

    您已经赞过了!

    原文出处:http://m.66law.cn/topic2012/msflgtz/132494.shtml

    非民事法律事实

    发表回复